【SMM專題分析】海外疫情爆發 對金屬市場影響分析
鎳:
進口紅土鎳礦方面,以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疫情對進口貿易影響不大,后期則有待觀望。在印尼禁止鎳礦出口之后,中國90%以上的紅土鎳礦由菲律賓供應,目前菲律賓港口仍對所有船只開放,包括來自中國的船只,但來自新冠疫情發生地的船只上的船員下船后需要隔離14天。菲律賓生產商上一年四季度開始季節性暫停發貨,通常會在3月或4月恢復向中國客戶供貨。當地鎳礦企業曾表示預計疫情尚不會對礦石貿易產生影響。SMM認為從最新進展來看,菲律賓當地剛剛開始出現本地傳播,后續局面尚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進口鎳生鐵方面,從印尼冶煉廠的反饋來看,以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疫情對進口貿易的直接影響不大,進口的形勢更多是受國內不銹鋼廠的需求主導。由于疫情影響了國內不銹鋼的物流、加工廠開工和終端需求,累庫問題嚴重的局勢下,不銹鋼廠主動降低生產負荷,因此進口鎳鐵生鐵在需求上同樣并不樂觀,在此情況下,對于會仍會穩定生產,但是對于尚未投建的新項目,中國技術人員尚未到崗會拖延投產進度;對于在產但并未滿負荷生產的廠家來說,在沒有更多訂單的情況下也難有擴張意愿。SMM曾預計2020年印尼NPI產量53萬鎳噸,目前預期值不調整,隨著時間推移,是否會下調將逐步明確。進口水萃鎳(FeNi)方面,主要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亞、巴西、哥倫比亞、緬甸等國家,目前尚未成為受疫情影響的重點地區,另外這些冶煉廠多為國際礦業巨頭控股,經歷了前些年的行業洗牌后,目前仍在開工的海外精煉鎳企業多數具有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和尚可的盈利狀況,和國內不銹鋼廠多以長單形式合作,預計后期因疫情原因被動停減產的可能性不高,但由于需求預期轉差,且主要受期待能盈利的新項目主要集中在有成本優勢的印尼鎳生鐵和鎳濕法中間品上,那么FeNi的供應商可能會主動選擇盡量維持當前規模,避免擴產。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1月中國鎳鐵進口量24.6萬實物噸,同比增60%,環比增23%。SMM對數據進行分析,按金屬量計算,為3.95萬金屬噸,較2019年12月水平有4000余噸的增幅。分類型看,NPI金屬量2.60萬噸,占進口金屬量的66%;FeNi金屬量1.35萬噸,占進口金屬量的34%。
精煉鎳方面,據SMM調研,國內的純鎳的產量受此次疫情的影響較低,一方面由于國內各純鎳冶煉廠所在的省份確診人數不多,當地的疫情及時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冶煉廠大多在春節期間正常排產生產,關鍵崗位均有在崗人員,而對于復工崗位通過在家辦公減少外界交互,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行。而國外的純鎳產能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羅斯、南非、挪威等國家,目前均受疫情影響較低,目前均未有減產計劃。與此同時在消費端,LME的海外庫存目前也處于較高的狀態,短期難以消化。而國內的復工復產穩步推進之后,刺激了一部分下游積極補貨采購,但由于國外疫情的擴散對短期內鎳價依然有走跌的影響,因此下游均少量購貨,純鎳的消費也后繼無力,成交轉淡。此次國內疫情對與鎳相關的倉儲物流影響較大,目前在上海主流倉庫提貨仍需提前一天預約,物流運輸雖以逐漸恢復,但港口與倉庫、倉庫與生存廠家仍無足夠的短駁車輛。從進出口來看,由于鎳價內外盤倒掛,進口窗口持續關閉,由于目前國內的俄鎳庫存處于凈消耗的狀態,隨著貨源的減少,俄鎳現貨將從目前的貼水報價逐步轉為升水,或刺激進口盈虧價差收窄。由于海關部門嚴防嚴控,報關清關的周期較以往更長,同時發貨到港也有一定的延期,預計2020年1月-3月的精煉鎳進口量累計同比去年或下降70%左右。但國內需求因比外海更早走出疫情而有望變強,因此業者認為電解鎳的進口依然將是未來影響國內貿易市場的主要因素。
最后不銹鋼方面還有一個隱患,那就是海外疫情較為嚴重的日韓、歐洲、美國等,均有大型不銹鋼廠的分布,加總后占全球不銹鋼供應的50%左右,同樣均為鋼鐵巨頭企業。目前尚未有消息標明鋼廠會因疫情停減產,但從中國不銹鋼廠遭遇的情況來看,海外鋼廠的日子很可能不會好過,即使沒有強制隔離衍生的物流問題,下游訂單問題也不容忽視。
雖然冶煉端的直接影響相對有限,但是對于本身需求增速放緩的不銹鋼行業來說,疫情蔓延全球勢必將導致2020年的需求增速不及預期,這種效應同樣會傳導到鎳。中國的不銹鋼產量在一季度累積同比落后較多,初步估算較原先的預期相比有20%左右的損失,那么即使二至四季度重新振興,最后的增速數字最多也就是和2019年持平,對原生鎳的消費需求增速也是同樣的道理。對海外來說,較中國相比疫情爆發較晚,全年來看需求增速同樣會受影響,可能同樣會是零增長。總結來說,2020年全球原生鎳的需求很可能較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而供應方面,海外精煉鎳企業可能將盡可能維持原先規模,變量則看后期中國和印尼鎳生鐵的發展,最終結果很可能是需求受挫幅度超過供應。